封面新闻记者 雷蕴含
“民间文艺,生于民间、兴于民间,蕴含着中华文化基因,传承着中华民族精神血脉,是各族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的文明结晶,也是中华文化的亮丽瑰宝和鲜明标识。”8月19日,“民艺·乡愁”——2025年四川民间工艺精品展在成都开幕,迎来了络绎不绝的参观者。
展览作品
本次展览共陈列有112件编织与雕塑的匠心之作,52件编织作品,含7个种类;60件雕塑作品,含18个种类。既有名家珍品,也有新人之作;既有行家巨制,也有新生新品。90位参展者中,包含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3位、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4位、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21位;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2位、省级工艺美术大师19位、市级工艺美术大师3位,可谓是群英荟萃。
展览作品
四川省文联党组副书记、机关党委书记江永长在开幕式上致辞,对活动的举办表示充分肯定,并勉励创作者们要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工艺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续写民间工艺匠心文脉,推出更多有传承、有匠心、有审美、鼓舞人心的优秀作品,不断增强人民精神力量,推动四川民间工艺高质量传承发展交流。
四川省文联副主席、四川省民协主席、四川旅游学院院长王川发言指出,广大民间文艺家和民间艺人以广阔的视角和千姿万象的艺术表达,用精美的作品生动呈现四川文化底蕴魅力、用精湛的技艺展示川人川匠的巧思精神、用精巧的设计创意推动传统民间工艺与当下时代生活美学对话。
展览现场
作者代表刘嘉峰、张谊翔分别结合各自领域的编织、面塑工艺,分享交流了对民间文艺传承和发展的感悟。他们纷纷表示,传统文化是民族的根与魂,民间手工艺人守护着民族的文化基因。民间工艺品以其质朴生动的手工精神为物质日益丰富的当代社会,带来了不可替代的文化传承、审美体验、情感共鸣和精神力量。同时,传统手工艺蕴含的匠心精神、环保理念、美学追求等也为现代设计、文创产业提供了重要借鉴意义,需要不断地创新探索。
四川省民协驻会副主席、秘书长高敏向记者介绍,本次展览是以民间手工艺精品为窗口,展示四川的多彩人文之韵。“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展览去推动四川当地民间手工艺的传承发展,也推动锦绣四川、多彩四川、文化四川的品牌打造。”
在展馆中,精美的雕塑、编织作品吸引了众多参观者驻足观赏。带着孩子来看展的陆女士告诉记者,她对于展览中的蛋雕印象非常深刻:“这么薄的蛋壳上能雕出这么细致的花纹,我感到很震撼。我觉得咱们国家这种古老的民间艺术是很需要传承的,所以才带着孩子一起来看展。”
市级非遗成都皮影戏代表性传承人、四川省工艺美术大师叶牧天在这次展览中带来了皮影雕刻作品《采花扑蝶》,作品遵照传统成都大皮影规制特点,结合当代审美,对纹样、身段作出适当改进,使得操纵表演时能达到翩翩起舞的效果。在叶牧天看来,自己作为手艺人,肩负着将优秀传统文化代代相传的责任,他希望通过展览等方式让年轻人深入了解四川本土文化,感受到民间手工艺的魅力。
公教活动
据悉,展览地点位于四川美术馆,将对市民免费开放,并一直持续展出到9月7日。与此同时,展览还设置了5场公教活动和双语翻译,推动品鉴交流,突出“沉浸体验”动态展示,发挥优秀文化惠民,让民间文艺走进大众生活,加强传播力度,为广大家长孩子带来距离更近的民间文艺打卡体验。
鼎盛配资-鼎盛配资官网-网上配资炒股平台-配资股票投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